国企唯一!杭钢这一案例入选全省2023年度政治监督十大优秀案例
发布日期:2023-11-29 浏览次数:

近日,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强化政治监督,护航三个‘一号工程’”优秀案例评审结果公布,杭钢集团《以“解剖会诊”式监督护航国企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全省2023年度政治监督十大优秀案例。

此次政治监督优秀案例推荐活动,由浙江省纪委监委组织开展,各市、县(市、区)纪委监委,省纪委监委各派驻纪检监察组,省委直属机关纪检监察工委,国企、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积极响应,共报送案例130个。经系列评审,20个案例入围现场评审,杭钢集团是入围现场评审的唯一一家国有企业。

1-1.png

今年以来,杭钢集团党委、纪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省委三个“一号工程”部署要求,采取“解剖会诊式”政治监督法,扎实有力推进政治监督工作,助推“清廉178”品牌特色更亮、影响更广、成效更好。

“点题清单”式监督检查,深入“政治体检”

立足监督的政治属性,把保障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落实落地作为政治监督的重点,强化对党章执行情况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围绕省委三个“一号工程”、亚(残)运会、统筹发展与安全等全省重大部署前移监督关口。集团公司层面建立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双清单”,年初明确30项重点监督任务,组织各级纪检监察机构紧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履职用权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工贸学院纪委以“四则法”赋能打造勤廉并重的清廉建设高地,开展9个专项监督工作、21次监督检查,约谈提醒27人。

1-2.png

浙江省环保集团纪委将亚运保障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盯钱塘江主城区段水面、岸滩、海塘、护塘绿化带等范围立体式环境保护任务的落实,持续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保障亚运盛会期间整体水环境安全、整洁。

“专家把脉”式专项整治,起底“疑难杂症”

找准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口,紧盯重点、靶向施治,严查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问题,集团公司纪委持续开展经营管理人员违规投资和兼职、经商办企业专项排查、违规吃喝整治和自主采购专项监督,修订《规范经营管理人员经商办企业行为若干规定》,组织1811名党员干部进行廉洁测试。

1-3.png

遂昌金矿纪委把监督触角延伸到“边远散小”单位,聚焦责任落实、风险防控、内部监管、制度建设、廉洁教育等内容,开展监督检查7次,发现问题26个,追责问责4人次,考核扣款18.34万元,着力查找薄弱环节,消除监督盲区,增强监督实效。

“刮骨疗毒”式查办案件,整治“沉疴痼疾”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把“严”的基调长期坚持下去,集团公司本级处置问题线索15个,立案8件,党纪政务处分6人。深化以案促改,提出纪检监察建议2份,督促案发单位健全制度、补齐短板、完善治理。重点查处了下属一企业原副总经理吴某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在对吴某及其资金往来人员银行流水分析中,发现其涉嫌收受业务往来单位资金、侵吞营销资金等问题。经提请省纪委省监委指定管辖,移交缙云县监委立案,该案件也是集团公司纪委连续查办的第三起职务犯罪案件。

冶金研究院纪委围绕“查制度、查管理、查落实、查漏洞、查问题”这一主线开展废旧物资处置专项监督,查出涉及制度不完善、流程不合规等问题15个,向上级移交问题线索1个,在内部连续开展“警示一刻钟”廉洁教育,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点穴强身”式开展巡察,推动“巡深察透”

1-4.png

坚持党组织建立到哪里,巡察就跟进到哪里,科学制定集团公司党委巡察工作新一轮五年规划,将利剑直插基层。发挥巡察综合监督作用,更加注重与被巡察党组织同题共答,修订完善“四个聚焦”巡察监督重点细化清单,对5家党组织开展常规巡察,发现问题220余个,提出整改意见建议28条;对4家党组织开展巡察“回头看”。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机构、组织部门、财务部门在整改中的职能作用,聚焦巡察发现的系统性、普遍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建立问题交办“三清单”、整改落实“三督促”机制,提升以巡促治效能。

宁钢纪委针对巡察反馈的3大类11个方面66个问题,制定122条针对性措施,建立巡察整改周报告制度,对问题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60个,运用“四种形态”28人次,建立完善制度14项。对未完成整改的6个问题,督促制定问题推进清单。

菲达环保纪委在开展多轮次关联交易整治专项政治监督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多名领导人员贪腐背后的原因,协同党委开展政治生态修复工作,督促24项具体整改措施落实落细,累计制定修订制度103个,重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开展政治监督,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意识,突出监督重点,紧盯省委重大部署在国企的创造性落实、具体化落地情况,逐一制定监督清单,夯实工作基础,推动政治监督做精做准,以“硬监督”优化营商“软环境”。杭钢集团通过项目化实施政治监督,不仅推动下属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好转、政治生态日益清朗、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也以“一块地”引领“一域治”,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展现出政治监督护航国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