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回眸:机制变革篇
发布日期:2023-03-16 浏览次数:

日前,杭钢集团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国有企业代表,成功入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合典型。“今日杭钢”推出系列报道,介绍杭钢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做法。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杭钢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治理变革、产业变革、机制变革,闯出了一条传统城市钢厂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转型发展之路。2021年,集团公司首次挤身世界500强,排名第336位;2022年,集团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同比增长56%。

3-1.png

在机制变革方面,集团公司紧紧围绕增强动力、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以机制变革破解转型发展中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动力不强、人才储备不足等“老大难”问题,加快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实现机制“活”、人才“优”、产业“强”,激活企业转型发展“一池春水”。

刚性约束,确保“能下能出”

把三项制度改革作为实现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关键,坚决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提升干部员工市场化意识。

刀刃向内应减则减

率先从集团总部开刀,按照“全体起立、翻篇归零、双推双考、双向选择”原则,缩减职能部门,以内外部人才市场方式妥善安排人员“转、调、离”,实现总部“机构缩编、人员消肿、结构优化、职能转换”,形成“大集团、小总部、专业化、服务型”架构,为全集团作出改革示范。

契约管理应签尽签

全面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经营业绩+党建+综合评价”为核心的考评体系,39家一级子企业和60家二、三级子企业实现签约率100%,经理层成员年度综合考评结果与年薪标准挂钩、等次评定与干部任免挂钩,极大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契约精神和争先意识。

拉开差距应下必下

实行全员绩效考核,按照“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设置约束性指标,触碰底线直接扣款并在履职评定中执行“一票否决”。对同一岗位累计三次或连续两年考评“不称职”员工进行岗位调整、坚决退出。三年行动以来,管理人员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人数占比达4.2%,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分类施治,强化正向激励

以完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为突破口,成立中长期激励领导小组,统筹用足用好各类改革政策,灵活开展多种方式中长期激励,实现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

运用“综改”政策,开展试点激励

用好杭州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各项“政策包”“工具箱”,积极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色和企业实际的试点激励措施。针对现代流通板块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开展超额利润分享激励;结合境外子企业实际情况,开展模拟期股激励。试点以来,骨干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和主人翁意识明显提升,“以业绩论英雄”的激励效果不断显现。

运用“双百”政策,推进分层激励

紧抓改革试点契机,推进“双百企业”深层次改革探索,积极打造转型升级“试验田”。所属“双百企业”紫光环保自2020年起实施激励机制分层分类改革,一方面新设“轻资产”专业运营平台,实施骨干员工持股,推动市场化开拓运维业务;另一方面,对新增“重资产”环保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实施投资团队项目跟投捆绑机制,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通过“轻重分离”,从投、运两端充分激发活力,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运用“科改”政策,实现精准激励

不断发挥科改示范企业先行先试优势,以点带面,激发科技型企业创新动力。所属亚通新材入选科改企业后,确立“以精准激励为核心、以科创板上市为目标”的改革思路,大刀阔斧攻克资产整合、战投引进、员工持股、股份制改造等难题,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效益深度绑定,员工创业热情高涨,目前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优化政策,激发人才效能

牢牢把握人才这个“关键变量”,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集团层面建立“1套人才新政+2张人才清单+N个配套制度”的“1+2+N”人才工作体系,实现“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力。

刚柔并济“引才”

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国际视野、灵活机制,通过专班运作、精准引才、团队引进等方式,市场化引进国内行业领军人才7人,柔性聘请乌克兰院士、中国500强高管、国家和地方学会协会负责人、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等专家学者近百人,建成企业发展“智囊团”。与浙江10余所高校(院系)深度合作,以党建共建、实习基地等形式实现招聘前移,近三年引进节能环保、数字科技等方面优秀人才850余名。

多管齐下“育才”

大力推进创新平台提能升级,以平台吸引专家、增强交流,建成博士后工作站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培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2人,浙江工匠、技术能手等人才30余人。大力开展人才培训历练,开设高级管理和专技人才国外专研班、国内中青班,开展集团内外岗位交流、边远山区艰苦历练,组建形成优秀青年人才库。在“扛重担、打硬仗”磨炼中发现和提拔年轻干部人才,集团40岁以下中层管理人员占比较五年前提升8个百分点。

不拘一格“用才”

革除论资排辈、隐形台阶、部门壁垒等弊端,逐年扩容“管培生计划”,管培生团队已成为企业专家骨干人才。设立董事长奖励基金,对勇于克难攻坚、出色完成重点任务的个人、团体予以专项奖励,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