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是中国第10个环境日。今年“六五环境日”的宣传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集团公司
6月3日,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年六五环境日浙江主场活动在杭州市拱墅区大运河杭钢公园举行。
本次活动有特邀观察员、自然笔记大赛等多个环节,省生态环境厅领导聘请了包括杭钢集团在内的10位不同领域的群体代表作为浙江省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并颁发聘书。
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杭钢员工王馨尉分享自己观察美丽浙江的故事,讲述了在杭钢近2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环境变迁,带动了半山工业区的迅速崛起,以及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数字科技产业,开启了从“炼钢”到“炼数”的新篇章,今后杭钢将继续守护好大运河,发展好企业,实现企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美丽浙江贡献杭钢力量。
宁钢
近年来,宁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发展战略,谋划“十四五”绿色低碳发展布局,紧扣“绿色、低碳、智能、高端”的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工艺流程优化提升、前沿技术创新应用、产品绿色低碳转型、用能效率结构优化、绿色物流系统升级、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等路径,努力打造现代化滨海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企业,先后荣获国家“绿色工厂”、 国家“2024年水效领跑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无废工厂”、“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等荣誉称号。
2024年,宁钢以构建“绿色发展、环境一流、能效领先、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绿色宁钢”为目标,进一步深化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创建,提升钢铁生产全流程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关键工序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进度,提升能效水平,推动企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打造绿色低碳发展行业新标杆,全面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省环保集团
为更好投身“美丽中国”“美丽浙江”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浙江省环保集团以“积极践行新时代生态理念 共建‘美丽浙江’绿色家园”为主线在大气、生态、固废、绿能四大领域持续发力。夯基水务,匠心独运。深耕生态治理、水利工程,全年完成全省水系连通治理、提防加固工程等18个项目建设,多项生态水利示范项目荣获鲁班奖、钱江杯。大力开拓全域生态监测项目,助力生态数据价值转化,省级生态监测示范工程建设成效逐步显现。聚焦固废,变废为宝。在省内布局3个大型固废基地,为全省“无废城市”作出重要贡献。尚科环保充分发挥协同处置危废技术装备优势,工业炉窑协同处置模式实现复制推广。春晖固废高氟高氯、废盐资源化利用、智能化现场管理研发取得新成效,有效增强了服务绍兴“无废城市”建设的能力和实力。绿能“蓄”力,助推共富。积极响应浙江省共富区建设和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号召,投资160多亿元开发庆元、青田两个抽蓄项目,实施后将为当地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基础设施、带动旅游业发展。
菲达环保
作为国内最早进入环保产业的企业之⼀, 菲达环保始终坚守环保产业,践行绿色发展,致力于成为高端环保装备业的引领者,努力打造一流的综合环境服务商,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贡献菲达力量。
近年来,菲达环保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在煤电行业转型发展方面,菲达环保加快推进智慧环保岛、轧钢加热炉超低排放、水泥行业高温低尘/高温高尘SCR、管带、生物质掺烧除尘脱硝、低低温电除尘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出转化。在拓展新领域方面,菲达环保稳步实施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省“尖兵”“领雁”计划等政府类科研项目,深入开展CCUS、减污降碳协同、碳足迹碳标签、VOCs活性碳再生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菲达环保逐步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智能建设,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积极做好节能减排举措。2023年,公司创建省级“无废企业集团”和“无废工厂”顺利通过验收,成为浙江省环保相关行业中首家无废企业集团。
紫光环保
近年来,紫光环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秉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山区二十六县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实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性治理新发展战略,加大在河道治理、园区储能、污泥处置、工业废水处置、农污及管网运维等领域的业务拓展力度,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2024年,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战略,通过加强与国内外优秀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持续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协同,加快突破绿色低碳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以浦江紫光(一厂)为试点推进“智慧水厂”项目建设,通过减少人工干预和投入,大幅提升运营管理质效,促进水厂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与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向公众开放水处理设施,引导居民节约资源、保护自然,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参与生态环境保护。